經濟日報 – 14小時前
【經濟日報專訊】中年除了會發福,還易變無眠族。本地研究顯示,中年人口每年失眠的罹患率達6%,並會增加痛症及情緒病風險。
有30多歲金融業中層,受歐債危機壓力,每次進行投資計劃簡介都手背出汗,心跳手震,更常一周也徹夜難眠,出現中度焦慮症,需求醫治療。
歐債添壓 常憂上司責罰
香港精神科專科醫學院醫生李永堅指,該名30多歲金融業中層白領,每周都要進行2、3次投資計劃簡介,但去年各國股巿受歐債危機拖累而波動,該男子每次準備計劃書時,有時半夜因不同區域股巿變動,都要起床改動已寫好的簡報,有時因擔心簡報表現欠佳,被上司責罰,常常失眠,且常有長達一周都失眠的問題。
李永堅指,該男子除了失眠,還有心跳加快、手震、手心出汗、身體出冷汗和無法集中精神等焦慮情況,因問題持續6個月以上,結果要到公院求診,被診斷有中度焦慮症,現需服用藥物治療,同時他亦參加瑜伽班以紓緩壓力,及多放假放鬆。
工作壓力大,致不少港人都「同病相憐」夜難眠。中大醫學院精神系於03至08年,研究2,360名本港中年人的失眠情況,研究對象分為3組,包括沒有失眠、有失眠徵狀及有失眠綜合症者,5年內發現,42.7%失眠綜合症患者及28.2%有失眠徵狀的人,有持續失眠的情況,而原本沒失眠的人,在該5年內每年的失眠病發率達到5.9%。
研究亦發現,有失眠綜合症的一組,5年內,有情緒問題及痛症的風險,分別高3.7倍及2.3倍,而失眠亦與身體疾病有關,失眠人士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情緒問題、痛症等。
負責研究的沙田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林少萍指,原本無失眠人士,導致有失眠情況,主要為年輕、失業及日間生活受影響的人,而有持續性失眠的人,則多是女性、低學歷。
影響日常生活 精神病徵兆
她指,有失眠徵狀的人是指間中失眠,包括難入睡、睡中醒來、睡中醒後無法再次入睡,而失眠綜合症則為長期性失眠且影響日常生活,例如精神無法集中。
林少萍則認為,研究發現失眠會致病,最近的國際研究顯示,失眠與精神病是互相影響,臨床上約有17%失眠人士會產生情緒問題,約有7成精神病人有失眠情況,亦有不少失眠8至10年的人,因無接受正確治療,令專注力變差、影響日間工作及有情緒病徵,最終導致有抑鬱症。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亦指,95%精神病求診者有失眠情況,失眠屬於精神病病徵,他形容情況等如發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