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ARTICLE] 能量:唯一比恐懼更強大的便是希望



作者 夢妮妲 | Dream & Senses – 19小時前
「唯一比恐懼更強大的便是希望」,這句說話來自一部近日看過的電影《飢餓遊戲》,片中的一個虛構國度的總統所說的話。一班後生仔對此片趨之若鶩,另外一班又說小說有多精彩,於是走了去看。故事確實如一些影評所說的擁有當年《大逃殺》的影子,因為都是一班少年人被政府安排困於小島荒地中,要求生又要互相殺戮,剩下的一位便是生還者。
不少人認為,人最大的天敵,是恐懼。人與生俱來,面對的情緒都是以恐懼排頭,一出世便知道有一天會死亡,人生中不少時間,都在害怕死亡的威脅與來臨。對於恐懼型的人,如在九型人格系統中的六號仔與七號仔,最明白不過。人要去到互相殺戮,是當人誤以為自己受到生存的威脅,恐懼大到頂峰,唯有先下手為強。不用去到電影中那種這樣極端殘殺的情況,其實我們不少人天天都在經歷的類似情況,多不勝數,在家庭、職場或情場,各式其式都顯現出來。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NEWS] 怪病男童聞食物香會死


明報 – 15小時前
【明報專訊】食物香味足可致命?這並非天方夜譚。美國9歲男孩喬舒亞罹患怪病,幾乎對所有食物過敏,還嚴重至嗅到食物氣味都隨時倒斃!
喬舒亞(Joshua)患有「嗜酸性食道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是一種導致食道收縮的過敏性炎症。大多數患者的症狀是吞嚥困難、胃部灼熱,可是喬舒亞對食物的過敏反應卻嚴重到嘔吐、腹瀉,以致可致命的過敏性休克。他無法正常進食,甚至連食物氣味都隨時要他的命,所以父母得在庭院煮食,以免喬舒亞吸入香味致死。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NEWS] 網絡欺凌 女生不堪壓力尋死





經濟日報 – 13小時前
【經濟日報專訊】社交網普及,一個點擊就可將學生小圈子的是非擴大,甚至演變成欺凌,後果堪虞,可成「催命符」。
有女生遭友人在facebook披露性事後,被指摘為「淫婦」及被性騷擾,終不堪壓力自殺;亦有男生因常在facebook欺凌同學,自食其果,被孤立而萌生死念。
受害學生 自殺意念高5成
外國研究指遭網絡欺凌的學生,自殺意念較常人高5成;有學者提醒,輔導現實生活中的欺凌受害人,免他們變身網上惡霸報復。

[NEWS] 專家指愛滋病醫生傳染同事的風險近零

商業電台 – 45分前 

東區醫院一名外科醫生感染愛滋病,年初墮樓死亡,衛生署委任的專家組決定進行「回望調查」,首階段會為一百四十名病人進行檢驗,他們都是在過去兩年,曾接受這名醫生做手術的病人,專家組會根據檢驗是否發現陽性反應,及其他感染途徑,再檢討是否需要進行第二階段的調查跟進。

負責領導小組的港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林大慶強調,根據文憲記載,及世衛專家的意見,染病醫生將愛滋病病毒,傳染給病人風險很低,而傳染給同事的風險更接近零,但為小心起見,他們會根據手術的複雜性及定出兩年為標準,決定那些病人要接受首階段檢驗,院方亦會設立熱線電話,給曾接受手術的病人查詢,由醫護人員評估風險,及決定是否進行檢驗。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NEWS] 服類固醇拉客 賤賣健康 孟加拉雛妓肉金僅五元


星島日報 – 14小時前
(星島日報報道)孟加拉中部城鎮坦蓋爾的紅燈區晚上變得熱鬧,不少穿着性感、濃妝艷抹的雛妓向街上徘徊的男人招攬生意。由於每次交易只能賺約五港元,她們被逼服用有危險副作用的類固醇,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吸引嫖客。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STUDY] 研究﹕肚餓方餵奶 嬰智商較高


明報 – 15小時前 
【明報專訊】英國首個有關餵奶與智商的研究發現,肚餓時才被餵奶的嬰兒,長大後的智商及成績,高過定時餵奶嬰兒。本港衛生署指遺傳是智商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並指該研究未能證實餵奶方式與智商有因果關係,但仍建議家長按嬰兒需要餵奶,毋須硬性定餵奶時間。
衛署:毋須硬性定餵奶時間
英國埃塞克斯(Essex)及牛津(Oxford)大學研究人員研究逾1萬名1990年代出生的嬰兒,結果發現肚餓才被餵奶的嬰兒,不論餵人奶或奶粉,8歲時的智商會較定時餵奶者高4、5分,在5、7、11及14歲所考的全國課程測驗,他們的成績亦較佳。
研究顯示,定時餵奶的母親多是較年輕、單身及教育程度較低,但分析時已控制可引起混餚的因素。研究結論指出,定時餵奶對母親的身心健康較佳,可有較多時間睡覺,但其子女長大後的智能及學業成績則較差。

[ARTICLE] 男人愛纖瘦女人嗎?

星島日報 – 14小時前
坊間廣泛相信:纖瘦苗條的女人性感好看。於是本已經瘦骨嶙峋的女人還要去瘦身。可是,究竟男人是否愛纖瘦的女人呢?根據我的觀察與經驗,絕非如此,但這只是我的觀察,有沒有其他的研究呢?
  美國流行病學家Will Lassek專門研究女人肥瘦問題,他在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說,男人不愛看纖瘦的女人。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ARTICLE] 臉上5組肌肉 揭有否撒謊


明報 – 17小時前 
【明報專訊】加拿大一項研究首次確定,面部5組肌肉只會受不同情緒而牽動,是不能控制由人的;由於撒謊時的心理狀態與平常有別,故從這些肌肉張弛變化,足以窺探那人到底有否說謊。
卑詩省大學的心理學家為研究講真話和撒謊的神情差別,曾找來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的失蹤個案中,52名曾經亮相電視、央求大眾協助尋找失蹤親友的人士錄像。這52人剛好能分成講真與講假兩組人;其中26人已證實撒謊,甚至裁定為謀殺犯。
專家把這兩組人的面部細分為逾2萬格分析,發現兩組人在喜、怒、吃驚時,額頭、皺眉、眼輪匝肌、顴大肌、降口角肌均有着顯著分別。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ARTICLE] 抗病40年 八旬翁五退癌魔 再生勇士戰勝逆境


明報 – 17小時前
【明報專訊】現代人面對生活及工作的壓力,每天被逼得喘不過氣之際,有人自勉向上,有人放棄。反觀昨日獲頒再生勇士的十人,由40年來五度患癌的八旬翁,到曾飛越黃河後因意外截去雙腿的特技人,以及24歲患腦瘤不棄矢志任社工的少女,各人勇敢面對人生的故事,努力活出精彩每一天。
由恒生銀行贊助、再生會舉辦的一年一度「十大再生勇士」選舉,其中一名再生勇士鄧生,半生與癌症搏鬥,自1967年以來五度患癌,由骨癌和直腸癌,到肝癌、膽癌、膀胱癌,無數次走過鬼門關。鄧生最後久病成醫,在1990年代開始開辦小組和病友講述如何面對病患,他知道並非人人如他般樂觀,兩年前又修讀心理輔導課程,學習引領病人走出人生低谷。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NEWS] 報告:醫護不當封病人造口


明報 – 1小時59分前
醫管局九龍醫院聯網今日公布涉及一名九龍醫院永久性氣管造口病人的醫療事件調查報告。
一名73歲男病人因咽喉癌,於2011年6月在伊利沙伯醫院接受咽喉切除術,並在其喉嚨開設永久性氣管造口,幫助呼吸。病人之後中風,伊院遂將病人轉到九龍醫院療養,病人最終於2011年11月14日不治,院方發現覆蓋病人造口的紗布,不恰當地被紙膠布固定四邊。
九龍中醫院聯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委員會認為,當病人在2011年11月8日至2011年11月14日於九龍醫院療養期間,有關的醫生和護士缺乏對該病人氣管造口為永久性的察覺,把氣管造口當作臨時性氣管造口處理,結果用不恰當的方法,使用具黏性的膠布固定紗布於造口上。而且,當病人由伊院轉到九龍醫院期間,醫護同事欠缺溝通,有關的文件紀錄並不足夠,不足以協助九龍醫院的護理同事清楚知道病人氣管造口的類別及情況。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ARTICLE] 多吃白米增糖尿風險 哈佛研究 倡亞洲人多吃糙米


明報 – 11小時前 
【明報專訊】哈佛大學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吃白米太多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尤以喜愛吃飯的亞洲人受影響最大。研究中的中國及日本對象群組,吃最多白米的一群患「二型糖尿病」的機會率,較吃白米最少的一群高出55%。研究建議亞洲人多吃較多纖維質的健康糙米,以保障健康。
營養師﹕白粥風險或更高
香港註冊營養師張翠芬稱,科學界已得悉白米的「升糖指數」較糙米高,對糖尿病人風險較大,因巿民吃白米較容易至血糖急劇上升而損害血管。她提醒,白粥的風險可較白米大,因白米煮爛變成粥後會易被人體吸收,故糖尿病人飲食要特別小心。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NEWS] 屯院疑判錯症腹痛婦猝死


星島日報 – 18小時前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屯門醫院懷疑再有醫療失誤!一名六十五歲女士上月中因腹痛入住屯門醫院,疑因判錯症,五天後死亡。院方一直認為病人是因膽囊發炎引致腹痛,是病人去年底拒絕接受切膽囊手術所引致,故只給予止痛針,期間更多次要求病人出院,直至病人四天後情況急劇轉壞及曾出現心臟停頓,送往深切治療才發現真正病因是「十二指腸」穿孔達直徑三厘米,由於太遲發現,病人於手術翌日死亡。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ARTICLE] Senses:面對包抝頸情人


作者 夢妮妲 | Dream & Senses – 2012年3月2日星期五上午2:05
有位朋友近日很頭痕,他的女友是位唱反調皇后,你說:「得啦,一定成事!」她偏跟你唱反調答:「唔會啦,依家十劃都未有一撇,死梗都得啦。」你說:「冇事㗎,你放心啦,船到橋頭自然直。」她偏駁辭:「唔會囉,你有眼睇㗎啦,今次冇梗。」你再說:「平時肯幫你嗰個都未出手,一出手就冇事,你老闆一定會心軟,再俾機會你。」對方回應:「佢今次實唔會幫我,一定唔會囉,我實冇運行啦!執定包袱都得啦!」你話:「你今次好叻呀,媽咪話你今晚煮啲餸好得呀!」她又說:「佢俾面你咋,你冇睇到佢一轉身就冇笑容咩?唉,佢實係好唔鐘意我都得嘞。」
面對這樣一個包抝頸的情人,首先如果在蜜月期,都仍可以繼續來回五六round,樂此不疲,而且還以征服對方,讓對方能忘掉不悅、一笑置之並倒入懷中為傲。但若關係已是明日黃花的狀況,確實會令人身心疲累,開始「hea」對方,甚至到日後放棄好言相向的態度,破口大罵,進而出到最惡劣的一招:冷淡對待。

[NEWS] 過瘦求診 醫生照開「冰」減肥藥

經濟日報 – 16小時前
港女性BMI過低*比率
港女性BMI過低*比率
【經濟日報專訊】瘦身文化隨時搞出人命,醫藥界相信本港有數十至數百名減肥醫生,本報記者放蛇發現,有醫生只收220元就給過輕女送上一個月量的「冰」類減肥藥「芬特明」(Phentermine),且由私櫃取藥,疑為避過調查。

有業內人士指,此類減肥藥停藥體重即反彈,女士猶如上癮般不斷就診。

處方過瘦病人 失德可聆訊

肥胖學會會長周振中醫生認為,醫生向體質指數(BMI)只有17的病人處方芬特明已涉操守問題,足以要召開醫委會聆訊,關乎專業失德。

周又指,芬特明最多可連續服3個月,停藥便反彈,若病人為減肥持續服用,醫生又處方,可致精神錯亂,影響心臟,嚴重會死亡。

他說本港不時有服芬特明出事個案,只是常不能完全肯定與芬特明有關。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NEWS] 四成80後女性 體重低過警戒線


明報 – 18小時前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本港女性「高咗又瘦咗」,但卻是瘦到影響健康的地步,其中有近四成年齡20至29歲女士BMI指數低於警戒線水平(低過18.5),相信與社會上「瘦即是美」錯誤觀念致少女胡亂節食有關。有19歲身高1.65米的發育期少女,體重只有80磅,爬碌架牀「跣腳」竟跌斷了左腿股骨頸。另香港飲食失調協會發現,有身高1.6米的16歲少女瘦至只有80磅,經常處於體溫過低狀態,致背部脊骨位置長滿了約1厘米長的淺色毛髮。
香港大學骨質疏鬆中心在1995至2000年及2005至2010年間,分別招募1080及550名20至80歲女士,研究她們的體重及身高數據。結果發現,綜合各年齡層女性的平均體重,由首次研究時的53.47公斤,下跌1.26公斤至第二次研究的52.21公斤;整體身高則由1.529米,增加1.4厘米至1.543米(詳見另稿)。

[ARTICLE] 成口飛滋點算好

作者 呂宗庭 | Cup – 6小時前
傷口點會唔痛?
飛滋其實是口腔潰瘍,亦即是口腔內壁表層潰爛的傷口,碰一下都痛到入心。飛滋呈接近圓形的形狀,內裡白色,外圈紅腫,可以出現在口腔、牙肉,甚至舌頭上。直接弄傷口腔(例如咬到口腔內壁)、狂吃煎炸食物(引致熱氣、亦即是免疫力下降)或受到某些食物刺激,都可能引致飛滋出現。
即使不加理會,飛滋也會在一兩星期內自行凋謝,但這可有排痛了。想加促飛滋痊癒,辦法也有很多。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NEWS] 護士患異食癖 4年吃4000海綿


明報 – 15小時前
【明報專訊】英國一名牙醫女護士因受寄生蟲感染而患上異食癖,狂吃海綿與肥皂當零食,更會沾上醬汁調味,4年來已吃掉4000塊海綿與逾百塊肥皂!
21歲的特里比爾科克(Kerry Trebilcock)2008年在非洲摩洛哥旅行,被名為鉤蟲的寄生蟲感染,變得超愛吃垃圾食品。某日她吃完雙倍分量的晚飯後,仍餓得受不了,便打算洗碗分散注意力,豈料她拆開一包海綿後,突然非常想把海綿吃掉。她慢慢把海綿吃掉,飢餓感亦隨之消失。翌日洗澡時,她又忍不住吃了一口肥皂。